费祎出使东吴成功稳住了孙权,而实际上东吴也不太可能趁这个时机攻打蜀汉,因为蜀汉灭亡也就意味着东吴将单独与曹魏战斗。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所以,跟蜀汉联合也是东吴的利益所在。
诸葛亮正在对北伐进行最初的准备时,魏文帝曹丕去世了。这对东吴来说是个好消息,可以暂时减轻了外部的压力。对诸葛亮来说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必须趁曹魏新政权的过渡时期,出兵北伐。
但是一举打败曹魏是不可能的,诸葛亮准备先攻下凉州,然后从西南和西北对关中地区夹击,为以后进攻曹魏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诸葛亮平定南中班师回朝的时候,得到消息说孟达有意回归蜀汉。费诗认为孟达不可信,一会儿投降曹操,一会儿投降蜀汉,典型的见风使舵的家伙。
诸葛亮认为孟达所在的新城十分重要,如果孟达能在新城造反,那么关中地区将是门户大开。蜀汉军队就可能一鼓作气,攻下关中地区,甚至将洛阳攻克。
诸葛亮让跟孟达关系不错的李严给孟达写信试探一下,李严便给孟达写了一封密信,说自己和诸葛亮是刘备生前的托孤重臣,责任重大,希望能够得到老朋友的帮助。
孟达回信给李严,想知道诸葛亮的想法。于是,诸葛亮亲自给孟达写了一封信。在信中表示对以前的事情不予追究,将孟达唤作兄弟。
诸葛亮当然知道孟达是小人,但小人往往能干大事。蜀汉政权就是在一帮小人的努力之上建立起来的,这些小人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张松和法正。
孟达接到诸葛亮的信,十分感动。因为诸葛亮在当时的社会里属于代表正人君子的风范,给孟达这样的人造成了道德上的压力。现在压力解除了,孟达自然舒服和感动。
现在曹丕死了,孟达决定抛弃魏国,重新回到蜀汉。他甚至迫不及待地给诸葛亮寄送礼物。这让诸葛亮很郁闷,因为邮寄礼物的行为很容易败露。一旦败露,所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。
孟达为何如此显得着急?因为曹丕死后,司马懿将掌握更大的权利。司马懿对孟达这种小人从来就没有看上过,且司马懿老谋深算,将来自己可能没什么好果子,不如赶紧回蜀汉,才是当务之急。
公元227年,诸葛亮北伐准备工作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。诸葛亮任命向宠、陈震、张裔、蒋琬留守成都,出征的魏延、杨仪、马谡、张翼、王平、马忠、赵云、马岱、廖化等,都是蜀汉作战能力很强的将领。、
准备完毕后,诸葛亮发表了著名的《出师表》。诸葛亮是一个喜欢以“文章”治理天下的人。苏轼对《出师表》有着很高的评价,他认为诸葛亮的文字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,而且没有多余的话。
首先,诸葛亮阐明了北伐的目的和当前的形势,然后诸葛亮认为自己对刘禅是有教育义务的,告诉刘禅应该亲贤臣远小人,循循善诱,无微 不至。同时,这篇出师表更是让费祎、向宠等留守成都的人引以为戒的。
军队准备好,文章发表完之后,诸葛亮带着队伍,从剑阁直接进入了汉中盆地。
诸葛亮将大本营设在阳平关的白马,这个地方就在魏国的边境上,从白马出秦岭,可以直奔长安。
魏明帝曹叡得到探报,说诸葛亮在白马设大本营,想通过秦岭进攻长安。但是秦岭山高路险,像一道屏障,将蜀汉和关中隔离开来,除非在秦岭修栈道。而诸葛亮果真是在修栈道。
魏明帝曹叡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。散骑常侍孙资认为:可派一员得力大将,在秦岭各处险要的关口驻守。不主动出兵,拖延蜀汉军队。由于蜀汉补给线太长,长期相持下去,粮草用尽,必然撤军。
可是曹魏绝对想不到,诸葛亮是明修栈道,暗中却在等一个重大的变化发生。那就是孟达的叛变。
公元227年8月,孙资向曹叡建议,让大将军司马懿都督荆州、豫州两大州并坐镇宛城。宛城与孟达的治所上庸比邻。孟达见状,十分惊恐,不断给诸葛亮写信,询问如何应付。
本来司马懿还没有怀疑孟达,是孟达自己跟诸葛亮频繁通信,引起了附近魏兴太守申仪的注意。
申仪和孟达的关系不好,于是,申仪将他的怀疑报告给了皇帝曹叡。曹叡决定将这件事交由司马懿暗中监视。
司马懿接到皇帝交给的任务后,决定故意来个“打草惊蛇”之计,惊动孟达,看看他的表现,然后再做出判断。
司马懿叫身边的人散布言论,说申仪已经将孟达和诸葛亮秘密勾结的事报告给了皇帝。
消息很快传到了孟达的耳朵里,果然和司马懿判断的一样,孟达十分震惊,惶惶不可终日。司马懿派去监视的人都看出来了。
老到的司马懿不想现在就收网,相反,他继续给孟达施加精神压力。司马懿给孟达写了封信,说这种传言多了,不必在意,何不去洛阳一趟,亲自给陛下说清楚,以正视听。
孟达知道自己被司马懿监视,更加无法沉着冷静了。司马懿慰问孟达的使者刚刚离开,孟达又送了一封信给诸葛亮。这一切,司马懿都看在眼里。
司马懿渐渐明白了诸葛亮为什么停留在白马按兵不动,原来是在等待孟达造反。
孟达在给诸葛亮的信中说:“司马懿驻守的宛城离洛阳和新城郡都很远,即使他得知我造反的消息,首先会向曹叡汇报,得到命令后才会从宛城动身而来,这至少需要一个月,那时,我这新城郡的部署早已完成。”
诸葛亮接到孟达的信,摇头叹息。看来孟达这种人只能在反复投降这方面做出点成绩了。果然,孟达所希望和估计的一个月并没有发生,司马懿在八天之后,就抵达了上庸城下。
孟达死了,孟达手下亲蜀的七千士兵被调离。更重要的是,诸葛亮想在东线找到进攻长安、洛阳捷径的计划彻底失败了。
诸葛亮决定不再依靠侥幸,而要实实在在的按原定计划,一路向西,攻取凉州。于是,诸葛亮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,说明了方案,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。
魏延认为何必舍近求远,绕凉州一圈?给我一千精兵,五千后援,从褒中出发,沿着秦岭往东,再由子午道往北,一路都在高山之中,非常隐蔽,十天就可抵达长安。之后,以长安为根据地,进而占据整个关中。
为了不让曹魏知道蜀汉的目标是遥远的凉州,需要分兵两路,一路进攻凉州,一路走东线制造疑兵。制造疑兵的目的是让曹魏的人以为诸葛亮的目标依旧是长安。而诸葛亮此时已由北转而向西。
制造疑兵的重任交给了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将赵云。赵云冷静而又沉着,接受任务后,他立即开始了部署。
赵云将自己的一万多人分成一百多个小组,在山上安营扎寨,插满了旗帜。曹魏躲在林中的探子们以为诸葛亮还没走。旗帜还是那么多,营房也没少。
曹叡得到情报,判断诸葛亮依旧想从斜谷攻打关中,于是,曹魏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了赵云这里。
曹魏的辅国大臣曹真亲率十万大军驻扎在鄢县,准备和诸葛亮北征大军一决雌雄。
与此同时,诸葛亮带着主力部队四万多人向西急行军。十多天的时间,诸葛亮的部队就到达了凉州的武都,很快做好了攻击准备。
此时,曹魏探子来报,说在祁山以北发现了蜀军。但没有引起这些曹魏郡县的重视,他们认为那只不过是为了配合诸葛亮进攻关中地区,转移视线而已,所以,并没有进行认真防御。
诸葛亮在武都越过祁山,对凉州南部的南安、天水发动了猛攻。这些地方很快就投降了。不久,安定郡也落入蜀汉之手,陇西郡也岌岌可危。战事比想象中进展的更快更好。
在这次的进攻中,诸葛亮还收复了一员对蜀汉后来影响深远的人物——姜维。姜维是天水郡冀县人,在天水郡做上计掾。曹魏大将军曹真发现了姜维的才华,提拔姜维做了中郎。
姜维这个中郎比较特别,曹真没有将他调入京城,让姜维回到了天水郡。这相当于监督天水郡向朝廷汇报,这让天水郡守马遵很难受。而诸葛亮突然出现在凉州地区,给了马遵一个机会。
当夜,马遵悄悄找到雍州刺史郭淮,说姜维叛变了。郭淮开始还不相信,马遵劝郭淮在诸葛亮大举进攻的当下,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。况且,现在这边的大小官员大都投降了诸葛亮,郭淮觉得有理。
马遵想的是借机拔掉姜维这个朝廷的眼线。姜维听说马遵怀疑自己,于是赶紧追赶马遵到上邦,希望能够给马遵解释清楚。不想马遵紧闭城门,不让他进城。
姜维只得调转马头,奔回老家冀县。冀县是天水郡治所的所在地。
姜维没想到,自己投降蜀汉的传言早就被老家的人知道了。冀县的父老乡亲也认为诸葛亮治理国家很不错,要跟着姜维一块投奔诸葛亮。没等姜维来得及解释,姜维被乡亲们要求直接面见诸葛亮。
姜维一想,也只好这样了,因为自己被马遵和郭淮无端猜忌,现在落入他们手中,不知道什么后果呢!
带着乡亲们的愿望,姜维来见诸葛亮。结果是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。二人际遇相同,志存高远,最让诸葛亮感动的是姜维居于边疆,却心存汉室,这说明姜维将来可以堪当大任,而姜维对诸葛亮同样仰慕已久。
诸葛亮遇到优秀的人才,总是忍不住要大加赞赏一番。他真心诚意地想要栽培姜维,让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。所以,他不愿意现在就将姜维推上第一线,而是让姜维留在身边多学习。
曹叡决定,亲自坐镇长安,命曹真攻打箕谷的赵云;命张郃阻击诸葛亮;另外,为了彻底击败蜀汉的北伐军队,曹叡还在长安准备了三十万的后援部队。
赵云是一员可以放心的老将,他凭借着秦岭山险,阻挡曹真的进攻不是问题。这场战役的看点在于张郃和诸葛亮的较量。
张郃是身经百战的老将,早在黄巾起义的时候就崭露头角,后成为袁绍的大将。在官渡之战中,袁绍未听从张郃的建议,导致乌巢粮草被焚。张郃投奔曹操后,在关键时刻屡立战功,深得曹操赏识。
张郃的履历表明他是三国时代最顶尖的战将之一,他到了前线,将是诸葛亮的一个劲敌。张郃认真地看着地图,精心策划阻击方案。
诸葛亮此时已经占领了安定、南安、天水三郡。魏延大军在陇山以北的安定,诸葛亮在陇山以南的天水。张郃全面掌握了当前的形势之后,认为应该从中间插入将诸葛亮和魏延分开,直接抵达凉州。
张郃要成功实施此战略,必须要过陇山和六盘山之间的峡道。诸葛亮也同样知道,如果自己和魏延军队的联系被切断,所有得到的土地都将失去。
守卫街亭的人必须是一位作战勇敢而又富有智慧的人。谁能堪当此重任?众将都认为只有魏延和张裔才能担当,这两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,都在战场上接受过检验。
很多人提出质疑,不过诸葛亮还是坚持认为马谡是最佳人选。鉴于马谡没有实际作战经验,诸葛亮给马谡配备了经验丰富的王平。临行前,诸葛亮还叮嘱马谡,当道下寨,挡住魏军前进的道路。
马谡观察了地形,决定不采纳诸葛亮的建议,而是将部队驻扎在山上。王平表示反对,一旦敌人切断水源,采用火攻怎么办?马谡不听,坚持将部队在山上扎营。
张郃本来十分重视诸葛亮,加着万分小心而来。可是张郃军队抵达后,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!忙问身边的人对方守将是谁?旁人说是马谡!张郃哈哈大笑。
张郃先用重兵解决了西北角上管水源的蜀兵,然后将街亭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起来。蜀兵缺水,士兵纷纷逃散,还没开战,就已经乱了。张郃又用火攻,将山上点燃。蜀军彻底失败,马谡带着少许人马逃走。
街亭落入了张郃之手,消息很快传到了魏延的耳朵里,魏延大惊。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将,魏延立即意识到,自己和诸葛亮大军的联系将被切断,诸葛亮必然下令撤军。
于是,魏延立刻整顿队伍,放弃安定郡,急行军赶到天水,跟诸葛亮会合,一起退回了汉中。
回到汉中,诸葛亮做了自我批评,马谡被处死。失去街亭,不仅将整个北伐良好的局面葬送,而且损失了诸葛亮的主力部队。
马谡在狱中给诸葛亮写信说:“丞相待自己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,我也把丞相像父亲一样对待。今天就是死,我也无恨于皇天后土了。”
处理完马谡的事,诸葛亮给刘禅写了一封奏章,检讨自己用人的过失,弹劾自己,请求降职三级,来惩罚他的过错。
诸葛亮没有听刘备的临终劝告,误用马谡,失去了北伐最好的一次。我 们在祁山、箕谷一带的人比曹魏多,却不能战胜敌人,是我们指挥能力的欠缺。
为了弥补指挥上的欠缺,诸葛亮积极地调查研究,开办讲武堂,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。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,才是诸葛亮伟大的地方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